大雪节气已过,天气越发寒冷,可每到周二,广饶县乐安街道西王村的村委大院里,却依然是热热闹闹、暖意融融。
“走啊!上‘流动门诊’针灸啊!”70岁的村民王东英骑上电动三轮车,喊上邻居,一前一后向村委大院驶去。两分钟后,王东英的三轮车就停在了村委大院。“前面是村委,后面就是俺家,‘流动门诊’进村,我可得了大实惠了!”
被刘东英老人连连称赞的“流动门诊”,是广饶县乐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村卫生室提档升级过程中的创新性探索,今年5月28日,在西王村的第一家“流动门诊”开诊。每个周二,从县城来的五名医护人员总是雷打不动地携带着化验、心电图、B超、骨密度检测仪等设备和常用药品“送医上门”,从问诊、处置到检查、取药,到针灸、拔罐、浮针、刮痧、推拿等中医疗法,让西王村和周边村子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一条龙”的医疗服务。
立足县域经济强、发展程度高、人口基数大等地域特点,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村庄规划优化、人口环境演变等时代要素,山东省站在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的战略高度,快速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着力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群众就近就便看病就医获得感有了!
记者从省卫生健康委获悉,全省县域卫生资源总量居全国前列,县域内就诊率达90%,2023年基层诊疗量占比61.15%,排名全国第二,“守门人”作用有效发挥。
2023年底,我省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健康发展若干措施》;今年3月,省卫生健康委会同10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启动“千家卫生院 万家卫生室”大提升等3个行动。
3月,省政府召开全省乡村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健康发展工作会议;5月、9月、11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西部、中部、东部片区现场推进会进行,观摩先进典型,推进重点任务。
建立农办、卫生健康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农业农村、民政、自然资源、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定期共享村庄规划和公共服务覆盖数据;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有关指标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和督查范围;5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村卫生室建设指南》,明确设置标准、建设要求、配套设施等22条规定……一项项举措,一个个规定,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保驾护航。
10601家村卫生室改造提升提前超额完成,观察诊查床、智慧随访和康复理疗设备、远程心电、血液分析仪等新增设施设备13.48万台(件),受益群众达1870余万人……
“现在我们村的卫生室,药也全,看病也方便,报销也方便,我们觉得真好啊!”在邹平市明集镇西闸中心村卫生室,村村民孙大娘高兴地说。
邹平市明集镇西闸中心村卫生室前不久刚刚完成改造,卫生室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功能也更为多样,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就医。
今年以来,邹平市精准衔接上级要求和基层需求,改造提升乡村卫生室,拓展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辐射功能,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为了满足患者的个性化用药需求,西闸中心村卫生室提前向镇卫生院提交所需药品目录及数量,中心药房核定后及时安排采购,统一配送到位,群众无需再到大医院就能满足用药需求。邹平市明集中心卫生院综合病房主治医师王凯介绍说:“今年以来,西闸中心卫生室门诊量达8000余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0%。药品是零差率的药品销售模式,居民报销、“两病”患者报销比例达到65%、75%,极大降低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我省打出组合拳——县级强龙头,乡镇街道夯枢纽,农村兜住网底。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县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建强县级龙头。全省78家县(市)综合医院全部达到国家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科室平均配置率98.46%、电子病历平均级别4.00,均排名全国第二。夯实乡级枢纽。连续实施基层标准化建设、基层卫生能力提升、服务能力提质提效3个三年行动,按人口规划设置的卫生院全部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本标准,45%以上达到推荐标准,居全国前列。2/3的乡镇卫生院和1/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二级以下手术,超过一半的卫生院配备了16排以上CT设备。优化村级网底。根据山东地理和交通状况,以2.5公里为服务半径建立村级15分钟服务圈,全省建设村卫生室5.15万个,其中中心村卫生室6327个,设置村卫生室服务点4560个。出台指南确立村卫生室建设新标准,分别建设117个、384个中、西医适宜卫生技术推广中心(基地),三年实现5万个村卫生室“五有三提升”和10万余名乡村医生的培训全覆盖,推动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比例达到50%以上。
2024年3月,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心卫生院接诊了刘旺美女士。刘女士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余年,2023年年底突发加重,在卫生室及时给予输液以及雾化治疗,病情仍未得到缓解的情况下,正在新户镇中心卫生院坐诊的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下派帮扶专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安然主任迅速前往卫生室会诊,并及时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住院部联系,为患者开通转诊绿色通道,经过10余天救治,刘阿姨痊愈出院。为稳固病情,提高体质,后期又前往镇卫生院进行中医针灸康复理疗。刘旺美说:“现在看病很方便,卫生室服务很周到,药物也齐全,大城市的专家也来家门口坐诊,更是福利”。
县级主体,市级协同,省级统筹,我省聚焦群众期盼和看病就医需求,全力引导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基层流动下沉,构建分级诊疗机制。
优质资源下沉,关键看实效,我省聚力“三个优化”不断的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帮扶机制,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建立城市帮扶县级、县级帮扶乡镇、乡镇帮扶村的梯次帮扶机制,“统筹布局、分区包片”原则确定“组团式”帮扶关系,全省各级驻点帮扶人员达1万余人。优化帮扶通道,除驻点帮扶外,定期安排城市三级医院分层分级到县乡村开展巡回诊疗,选派2100名“业务院长”下沉基层,组织驻点帮扶人员到中心村卫生室建设2420个名医基层工作站。优化帮扶措施,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以县级医院为重点,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强一批临床专科,带出一批专业骨干,填补一批技术空白,完善一批管理制度。
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必须充分的发挥基层功能优势。打通群众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 ,济宁市全方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自2019年起,从二级及以上医院选拔人才到薄弱卫生院担任“业务院长”,任期两年,共选派省派业务院长七批85人次;加强基层卫生人才业务培训,2022年共完成国家基层卫生人才能力培训项目224人、乡村医生培训2307人。选拔齐鲁基层名医16人和济宁市基层名医25人。2023年、2024年,依照国家及省工作要求,继续委托市第一人民医院每年对224名基层卫生人才进行脱产培训。
我省全方面实施医防融合流程改造。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立独具基层特点的医防融合就诊流程,2000多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家庭医生工作室和可自助体检、上传数据的健康驿站,提供“一站式”医防融合、医保政策咨询、转诊预约等服务。
针对“三高”患者怎么样开展医防融合服务。我省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管理为切入口,逐步优化慢性病患者全过程、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创新实施“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建设“三高中心”“三高基地”“三高之家”2万余家,纳入“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一体化管理“三高”患者突破200万。创新推进全民健康管理。创新实施家庭医生“六个拓展 三个延伸”“健康积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十公开”等举措,推进3个机制的闭环和咬合:包括家庭医生对居民首诊和分级就诊指导机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体检重点人群的后续诊疗、用药、健康管理机制等。
2024年山东省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山东省妇幼健康科普大赛、山东省首届热血科普秀暨献血输血健康科普大赛、烟台市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各种科普大赛如火如荼,
一场场科普秀,一个个科普漫画,一部部科普短视频,健康宣教在城乡全面铺开。我省深入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积极倡导,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3.13%,较2022年提高3.29个百分点。深入实施合理膳食行动,鼓励全社会减盐、减油、减糖,营养健康食堂、营养健康学校覆盖全省各县(市、区)。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三专”服务模式。做实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深化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医疗卫生单位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卫生城市、卫生县(市)创建实现全覆盖,省级卫生村比例达到80%,累计建设各类健康细胞174.5万余个。做优健康环境。深入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开展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生活垃圾污水和黑臭水体专项治理,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8%;持续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91平方米。
(大众新闻记者 李丽 修从涛 周欣怡 荆新年 通讯员 曲永花 杨翠萍 刘斐)